对话的主角:圣座与中国当局
(梵蒂冈新聞網)在近期的歷史中,準确地说,是在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牧职期间,圣座与中国当局建立起有关主管单位之间的接触。双方所展开的私密会谈,起初没有取得显着的成效,但圣座坚决持续对话,对中国政府展现尊敬的态度,试图跨越以往或当下的所有误解,澄清天主教会的宗教本质和圣座在国际层级行事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对天主教会似乎也产生了类似於区分理论立场和对话需求的想法:中共虽然对宗教在社会内的意义与功能仍抱持哲学偏见,却也从為严峻迫害行径作辩护,缓慢地转变到对信徒的个人信仰有所开放,儘管改变的步调在全国并不一致。
若望保禄二世教宗2001年曾论及与中国当局对话的必要性:「圣座為了全人类的利益、以全天主教会的名义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敞开对话的大门,这是人所共知之事。為了中国人民的福祉及世界的和平,期盼在克服了以往的误解之后,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合作。」(致利玛竇抵达北京四百週年国际研讨会文告,2001年10月24日)而本篤教宗2007年阐明,在对话中,「在中国的天主教会的使命不是為改变国家的结构或行政组织,而是向人宣扬基督」(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献生活者、教友的信函,第4号)。
因此,教会為自身要求传扬福音的权利和自由:她的使命不涉及那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问题。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与国家秩序首先是个政治任务,但与此同时,它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性及道德任务,教会有义务透过净化理智、培育伦理、发出先知之声,甚至在必要时刻有建设性地提出批评,藉以作出她独特的贡献。
本篤十六世如同他的前任所做的那样,在写给在中国的教会的信函中多次肯定圣座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局敞开对话之门。他期盼「不久就能见到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有具体沟通合作的途径」,因為「友情策励交往、分享心灵喜忧、团结与互助」(第4号)。一方面,切莫忘记信仰与牧民智慧的指南针;另一方面,切莫忘记谦卑地认识相关议题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克服与合法政权的持续衝突,针对现存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同上)。
在这一贯的行动和教宗训导下,教宗方济各渴望继续致力於对话。而这要求坚持与中国政府的官方谈判,秉持必要的谨慎周密与明辨,以及出於信赖天主的高瞻远瞩和孜孜不倦的刚毅。此外,这也解释了圣父為什麼在不同场合表达了想要访问幅员辽阔的中国和拜会中国国家主席的心愿。
(与中国对话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