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祈祷与感激,所有人向教宗致以最后的告别
(梵蒂冈新闻网)漫长的人流沿着圣伯多禄大殿的中殿缓慢地移动,他们前来向教宗方济各告别,教宗的遗体已於4月23日早晨从圣玛尔大之家迁移到圣伯多禄大殿。信眾们来自世界各地,有人神情凝重地等待,有人闭目祈祷,还有人泪流满面。儘管在场有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无数男女,但他们却非常安静。一些人在教宗灵柩旁椅子前长跪不起,还有人则默默地祈祷,在手缠念珠的教宗遗体面前,有的诵念玫瑰经。一位男士走近灵柩,怀抱婴儿,低声耳语,而婴儿则凝视着教宗。与此同时,宪兵带领着一群老人和残障人士向灵柩走来。一位头髮花白的女士用纸巾擦干拭着眼睛,并双手紧抱陪伴她的人。
向教宗做最后的告别
一位男士刚刚向教宗作了最后的告别,他来自义大利普利亚但生活在罗马,此刻他仍然无法抑制激动的情绪,他与教宗同名,也叫方济各。他眼裡饱含热泪地说:“对我而言,今天来向教宗道别是我内在良心的驱使,他深刻地影响了我。他教导我们“慈悲”一词的含义,我始终铭记在心。只有通过慈悲,我们才得以度平静的生活,帮助近人”。“我非常认同教宗对裁军以及接纳移民所作的努力。我希望强权者能够听见他的讯息,儘管他们现在仍然置若罔闻”,这位男士最后总结道。
克裡希(Marius Krishan)是一位羅馬尼亞東正教神學家,曾於2014年至2018年就讀於宗座東方學院,他渴望來見教宗最後一面。為此,他從羅馬尼亞出發踏上了朝聖之旅。“教宗方濟各是我的大公經驗中的教宗,我特意來羅馬向他告別。對於東正教會而言,教宗有著獨一無二的重要性”,克裡希講述道。“他向巴爾多祿茂宗主教贈送了聖伯多祿宗徒的聖髑。他曾到訪羅馬尼亞的錫比烏和布加勒斯特。他也會見了我們的達尼爾宗主教、拜訪了人民救恩主教座堂。他還去過天主教希臘禮主教座堂,並在那裡將幾名羅馬尼亞殉道者冊封為真福。作為一名東正教神學家,我不能不來向他道別”。
教宗的笑容触动着年轻女孩
米丽安(惭颈谤颈补尘)仅有14岁,她却将年迈的罗马主教的笑容记在了心底。“在他的墓前,我感到一个时代结束了。而在我这个年龄,我只知道方济各是教宗。因此,我感觉一切都变得陌生。我还不能马上接受他离开我们的这个事实”,女孩动容地解释道,“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前来瞻仰他。在他的整个主教牧职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的的脸上永远掛满了笑容,即便当他身体不适的时候也是如此”。
教宗方济各的质朴
安娜瑪利亞(Annamaria Capasso)來自那不勒斯,從2013年起生活在羅馬,那正是貝爾格裡奧教宗當選的年份。“他所做的一切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他就是這樣一位教宗。當我目睹他擁抱脆弱者時,我感動不已”,安娜瑪利亞講述道。“我僅僅只能停留幾秒鐘,但這也令我十分激動。我總是被他的質樸所觸動。即便是他傳達的一些難以實行的消息,例如邀請和接納移民,但以他那顆赤忱的心說出來,也變得更容易被人接受”。
来罗马度假的游客也分享了同样的感受。“教宗方济各是一个表裡如一的人,他是一个好人。我们在太阳下排了很长的队。儘管如此,我们却非常满意,我们将终生铭记这段记忆。在教宗身上,我们学到了谦卑。他的教诲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一段蒙福的旅程
溫迪是一名來自美國的遊客,她感謝天主給予她這個機會來向教宗道別。“我們所有人都是真正蒙福的,因為我們得以在這個時刻來到這裡,向教宗做最后的告别。我們曾希望在人群中看到他,然而這卻是見他的最後一面。我們深愛著教宗,並把這次羅馬之旅視為真正的降福。見到他的遺體讓我淚流滿面,我感到被情緒淹沒。我必須控制自己的情感,我找不到合適的言辭。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謙卑和質樸,以及愛所有人”。
链接网址: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