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艺术和信仰的符号讲述禧年
(梵蒂冈新闻网)聖年不應該只被看作是信仰的經驗,更要視之為通過宗教、藝術、哲學和文化的觀點來省思的良機。聖保祿出版社發行的新書《禧年:圖像與符號》闡述了這一要點。本書由羅馬聖母升天大學教授、神學家帕拉亞(Giovanni Emidio Palaia)神父彙整而成,書中的23個篇章由神學、哲學、藝術、文化和靈修等領域的多位知名人士提筆撰寫,其中包括門東薩(José Tolentino de Mendonça)樞機、拉瓦西(Gianfranco Ravasi)樞機、塞梅拉羅(Marcello Semeraro)樞機、甘貝蒂(Mauro Gambetti)樞機、作家布魯克(Edith Bruck)女士、教授貝羅(Angela Ales Bello)女士,以及維加諾(Dario Edoardo Viganò)蒙席。
也将美送给生活黯淡无光的人
新书发布会於4月8日上午在罗马圣母升天大学举行。帕拉亚神父解释道,「这本书要為新的文集、工作小组和编辑委员会揭开序幕,这一切正是在这禧年内展开,要取名為『圣母学、人、艺术、城市、文化与健康』。它要成為一种匯集不同视野的目光,这所有不同的视野都源自於圣母注视我们的目光」。
贯穿多个主题的共通点是海纳百川的美。它起源於《罗马观察报》的月刊《街头观察报》之友的项目。帕拉亚神父表示,「美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包括最脆弱的人。作為《街头观察报》的团队成员,我们多次组织参观梵蒂冈博物馆这种蕴含富饶的美的地方,让处境复杂的人有机会在博物馆或圣堂珍藏的杰作之间,沉浸在纯粹的美当中几个小时的时间」。
在罗马街头讲述禧年的符号
本書也講述了漫步在永城羅馬時遇見的所有禧年符號。帕拉亞神父闡明,「自古以來,朝聖者們因為禧年來到羅馬,目的是在伯多祿和保祿宗徒的記憶之上祈禱,也就是在奧斯提安塞路(Via Ostiense)和梵蒂岡山丘這裡。我們想想在這些地方的聖堂、小聖像龕和十字架之間能找到多少符號,它們看似是隨意擺設的,其實卻引領路人祈禱的道路。再者,怎麼能不提到在羅馬大街小巷的眾多聖母像!這本書蘊藏著聖母的心,在我們大家作為希望朝聖者的這段期間,明確指向上主之母、希望之母」。
催促对话的禧年
羅馬聖母升天大學校長博尼尼(Francesco Bonini)在活動上發表了開幕致詞。出席的還有聖座傳播部編輯部門主任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他強調「禧年催促對話,在表達自由中要讓目光超越自我,談論真正的傳播、憐憫,並且讓他人而非自己當主角」。
教宗梵蒂岡城國榮休代理主教科馬斯特里(Angelo Comastri)樞機也在會上發言。他引述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的思想,重申「在禧年期間要將聖母瑪利亞放在中心,效法她承行上主旨意的榜樣。在這聖年內,上主渴望對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說話,我們應當以聖母的方式回應上主」。
链接网址:&苍产蝉辫;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