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改变坦桑尼亚白化病儿童命运的家园
多羅塔·阿蔔杜勒穆拉-維特(Dorota Abdelmoula-Viet)
儘管坦桑尼亞有著壯麗的景色,可它仍是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這種物質上的貧困往往還伴隨著異教信仰的殘暴。根據當地的一種說法,用白化病人的身體部位製成的護身符可以保證富裕。雖然這看來只是一些獨立的個案,並且當地法律也禁止這些行為,可是在坦桑尼亞姆萬紮(Mwanza)服務的兩位洛雷托聖母會修女之一的阿米莉亞(Amelia Jakubik)修女解釋說,這種暴行仍然每天在上演。她講述道這些殘酷的事實:“在我們這個地方,一個月前,一位兩歲的女孩被殺害;幾天前,我們正在幫助的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女孩在家中遭到襲擊,另一個孩子被剝皮。”阿米莉亞修女與她的同會姐妹以及雅努什(Janusz Machota)神父共同開辦著一所白化病兒童之家。坦桑尼亞是全世界白化病患兒出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最新數據,該國每1500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患有白化病。
儿童之家,而非收容中心
“风帆”,这是她们开办的儿童之家的名字。它以坦桑尼亚大家庭形式创立,让家中的年轻成员可以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是雅努什神父的一个疯狂且创新的想法,他希望创造一个真正的家庭,而非另一个收容中心”,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分,阿米莉亚修女解释道。她曾经是一名数学家,但在非洲她放弃了精确的计算,转而投身“心灵的算术”。由於当地家庭人口眾多,我们开始时希望有14个孩子来这裡生活,而现实却表明,这还远远不够。迄今為止,我们已经接纳了20个7至20岁的孩子。“近年来,我们照顾过的四名儿童已经扬帆起航,前往生命的‘广阔水域’。有些人还在学习,还有些人正在探寻他们的道路。如果没有‘风帆’的支持和关爱,他们不会相信自己。我们的服务非常简单:与他们在一起,创造一个家庭的氛围,一个他们能感受到被他人所要、所接纳和爱的地方”,修女如此解释道。然后:送他们上学,这裡指的是当地的一所蒙臺梭利学校。修女还提到,教育不仅是实现梦想的通行证,还是突破白化病相关限制的答案。“他们无法从事田间工作或其他户外活动,因為白化病使他们容易患上皮肤癌和其他一系列疾病”。
远近闻名
“风帆”已经保护了坦桑尼亚儿童四年之久,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当地的环境,当地人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曾被社会甚至父母拒绝的白化病患者。“我们有一些四岁就被遗弃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把他们拋弃在某个中心,然后更换了电话号码和居住地,从此再无联繫”,阿米莉亚修女讲述道。不幸的是,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而应对拒绝的解药便是接纳,这种始於儿童之家的接纳也感染了当地的环境。修女谈到:“刚开始时,我们听到有人在背后喊:‘哦!白化病人来了!’但现在我们听到的是:哦,莉莉安!哦,特雷西纳来了!”。当地的孩子们经常来到这所儿童之家,包括阿米莉亚修女在内的“风帆”创办者仅於2021至2022年间就在坦桑尼亚举办了200多场有关白化病的研讨会。恐惧和羞愧也随之慢慢被抚平。
信仰的隐秘力量
被問及當地人如何看待修女們在那裡的工作時,阿米莉亞回答道:“他們體會到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牟利,而是為了愛他們。他們非常熱情地接納了我們”。於是,信仰的恩典也隨著熱情接納而來,它悄然流入我們照顧的孩子心中。“風帆”並不要求年輕人必須皈依教会;“我們不問他們的宗教信仰是什麼,只接納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修女解釋並補充道,孩子們中有穆斯林、基督徒,以及正在尋求信仰的人。我們已有3位男孩接受了雅努什神父的施洗。這並不是我們的功勞,我們沒有強迫他們,而是通過實踐向他們展示了我們的信仰。他們看到我們如何祈禱,如何每天參與聖體聖事。他們看到了我們力量之源”。
链接网址: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