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避静第二场默想:进入永生的标準是活出毫无算计的爱
本新闻网报道了教宗府讲道神师帕索里尼神父在保禄六世大厅带领的四旬期避静第二场默想。他谈论了进入天国的标準,强调这不取决於道德表现,而是对他人的爱。
(梵蒂冈新聞網)《瑪竇福音》中最後審判的比喻通常被詮釋為敦促眾人行愛德的呼籲。然而,更仔細地加以分析,會發現一個出人意料的願景: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審判,卻展現出人人早已活出的事實。教宗府講道神師帕索里尼神父3月10日週一上午在梵蒂冈保祿六世大廳帶領今年四旬期避靜第二場默想,提出了這個重點。
他指出,进天国的标準绝非归属於宗教团体的身份,而是对最小的弟兄姊妹的具体关爱。换句话说,基督徒的首要责任不仅是自己行善而已,并且也能帮助他人行善。
此外,这个比喻也颠覆了眾人对审判的概念:面对君王的话语,义人和恶人都显得讶异。依照君王所言,他们所行的善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自然做出的。这使人明白,进入永生并不取决於一个人的道德表现,而是他毫无算计地活出爱的能力。
《天主教教理》表明,在时期的终结,天国将达到圆满,使人类和宇宙都得以转化,成為「新天新地」(《天主教教理》,1042号至1044号)。这份希望扎根於基督的许诺,祂此刻就在召叫我们活出这个愿景,不為自己的表现而焦虑,却对天主有信心,相信天主会依照最初的爱的计划来改变世人,即按照祂的肖像和模样受造的人类。
耶穌宣布,永生不是將來遙不可及的事,卻是所有聽从祂話語並相信天父的人早就垂手可得的狀態(若五24)。福音讓我們認識到永生已經開始:它體現在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愛的方式中,並向天主帶來轉變的臨在敞開我們的心扉。最後審判時真正的驚喜將是發現天主對我們只有一個期盼,也就是盼望我們完全承認彼此都是祂的兒女,而且已經沉浸在祂的永恆之中了。
链接网址:&苍产蝉辫;
订阅电邮新闻:
2025 Mar 11,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