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避静第七场默想:即使要承受永生,也终将一死
(梵蒂冈新聞網)在科技進步與安逸生活的助長下,我們的時代出現一種誤以為自己會不死不滅的幻覺,對人的限度視而不見。有時候,即使是教会也會疲於為天國作出可信的見證。教宗府講道神師帕索里尼神父3月12日下午在聖座部會首長今年四旬期避靜的第七場默想中談論了這點。
帕索里尼神父指出,忽视人终将一死的这种心态体现在我们无法心平气和地在等待中生活,而是执着於参加过多的活动,以及在现实生活的催迫下保持在诸多方面的参与。对死亡的恐惧令人难以作出长久的抉择,而且不实践那些已经作了的决定,认為随时都还能予以撤回。
以前,有些仪式和话语帮助人们怀着勇气面对死亡的过渡阶段,并且明白其意义;当今社会却将这些仪式和话语抹灭了。如今,死亡经常缩减成媒体表演或医学技术议题。这种远离死亡的概念妨碍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真諦和基督徒望德的意义。亚西西的圣方济各称呼死亡為「姐妹」:这意味着接受人的限度,并视之為通往永生的途径。
罪过通常源自於那逃离生活不稳定性的诱惑。然而,它真正的解药是具体且深刻地活出的爱。圣若望宗徒的话是一项明证:「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出死入生了,因為我们爱弟兄们。」(若壹叁14)爱到底的意义在於接纳限度,并将它变成一个毫无保留奉献自己的机会。
基督並未取消死亡,而是从死者中復活。道成肉身是天主參與我們生命的愛的舉動。《馬爾谷福音》強調,天主透過十字苦架拯救世人,向我們揭示了即使我們要承受永生,我們依然終將一死。
圣保禄宗徒告诫迦拉达人,切莫回到一种基於恐惧和法律的信仰,却要对天主白白赐下的恩典常怀信心。圣若望敦促人们分辨善神和恶神,承认道成肉身是脚踏实地生活的具体方式。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奥蹟要求我们坚定不移,相信现实纵然有其困难,却是天国的所在之地。活出天主儿女的身份、把彼此看作弟兄姊妹,这是每天都要作出的选择。再者,我们应当确信,爱到底不光是可能实现的,而且多个世代的男女早就已经為此作出见证。我们也能用我们的生命高唱这首爱之歌。
链接网址:&苍产蝉辫;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