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门槛上的女孩
(梵蒂冈新聞網)“我感觉就像一个孩子那样得到接纳,这裡可能也是自己的家......”。
作家莉拉(Lila Azam Zanganeh)的話語猶如一條熱情奔騰的河流,聽起來一點也不覺得多餘。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注視著自己的聽眾,仿佛在窺探他們的心。莉拉出生在巴黎,父母是伊朗人。她曾在哈佛教授文學與電影,現居於羅馬、巴黎與紐約之間,會說七種語言。她是一個了解世界的世界性女人,也是一個兩歲男孩的母親。最近幾天,她和其他”講述經歷”組織的成員一起參加了禧年傳播界慶典活動。”講述經歷”是作家麥卡恩( Colum McCann )創立的非營利組織,目的是透過分享個人故事來促進同理心和相互理解。
莉拉感慨地说:
“和兩年前出生的兒子一起來參加禧年慶典,對我來說可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我出生在巴黎,我的伊朗籍母親曾在德黑蘭的天主教學校就讀,从小我就从她那裡知道有一種非常開放的信仰。我在天主教學校讀書。但是从來沒有人告訴我,我......不是天主教徒!”
莉拉九岁那年,她”发现”自己不能领圣体,因為她还没有领洗。按照不成文的规则,她必须等到十五岁才能受洗。
“我记得我在法国参加慕道班。有一次在课堂上,我问了一个问题:‘為什麼只有基督是天主的儿子?我们不都是天主的儿女吗?’要理教员可能看到我的姓氏,回答说:‘如果你说这样的话,你就不该在这裡’。这是一段不愉快的回忆。但因為一些奇蹟,也许是因為我母亲的信仰,我继续与基督信仰保持这种非常深厚的关係。你们可以想像我来到禧年的心情。”
莉拉总是抱着好感去关注教宗的讲话。
“有一天,一位来自亚马逊的神父告诉我:‘有这位教宗,我们就有了心灵的律法,你在心裡已经是基督徒了。’教宗方济各的包容性观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反覆强调,必须走出去,与人分享耶穌的信息。当他谈到一个叩门的天主时,我非常感动,因為祂愿意走出去,走向所有人。”
1 月 24 日,傳播界禧年的第一項活動是在拉特朗聖若望大殿舉行懺悔守夜禮。莉拉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令她刻骨銘心。她坦言:
“我經常去參與彌撒,儘管我知道‘嚴格來說’我不是天主教徒,但我可以說,我在拉特朗大殿參加的禮儀是我所經歷過最美好的一次。活動進行中,突然我們被告知有六十位司鐸能夠聽告解,我的一位‘講述經歷’的朋友羅撒( Rosa)是個 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她立即去辦告解。當她回來時,我問她感覺是否很好。她回答:”很好”。我告訴她:‘我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天主教徒......你覺得我也可以去嗎?’我知道她在這些事上非常認真,以為她會說:絕對不行!令我想不到的是,她居然對我說:‘好的,你可以去。’”
莉拉,这个过去一直渴望领圣体,却因没有领洗而无法领圣体的孩子,现在站起来,向其中的一位司鐸走去。
“我排了讲法语的信徒的队伍。我来到一位刚果神父面前,告诉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神父,我的第一个罪,首先是没有成為天主教徒。但我心中有基督信仰。’他回答说:‘我们都是罪人,在天主的家裡你是受欢迎的人。’他开始祈祷。那真是个美好的时刻,我开始流泪,却是带着喜乐。他对我说了多麼美妙的事。他邀请我与圣神保持接触,我们谈到爱人如己,它有时会令人失望。神父告诉我,别人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并提醒我爱的诫命。我高兴得哭了,最后我也笑了,并且感恩,因為那是一个非常喜乐的时刻。”
週一清晨,在接见传播工作者的机会上,莉拉得以亲自与教宗方济各见面,并告诉他一些有关她自己的故事。
“教宗看着我,鼓励我奋勇向前并要鼓起勇气。我的刚果听告解神父也领会了教宗的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开放态度。我好像是一个既在门外也在门内的人,觉得应该‘跨过去’”。
就這樣,這種參加禧年慶典和在辦告解中被接納的經驗,令莉拉覺得自己就像一個仍站在門檻前的孩子,但感覺要進入的這個家可能就是她自己的家,她在這個家裡已經被接納。她站在門檻前,就像偉大的法國天主教作家夏爾?佩吉(Charles Peguy)那樣。這位作家的作品因其深邃的視野和信仰而令人難以忘懷,但他一生都處於這種狀態,無法領聖事,因為他與一個無神論的女人結了婚姻,並有三個未受洗的孩子。談及耶穌公開生活的三年,佩吉曾寫道:“祂沒有用這三年的時間來抱怨和指責時代的惡行(......)。祂沒有給任何人定罪或指控他們。祂拯救了世人。祂沒有給世界定罪。祂拯救了世界。其他的人卻在誣蔑、盤算及控告。他們就像辱罵人的醫生那樣,跟病人過不去。他們指控世代的沙塵,但即使在耶穌的時代,也有世代和世代的沙塵。但在荒涼的沙地上,在世代的沙塵中,卻湧出了用之不竭的泉源,恩典的泉源。”
那份恩宠反射在这个“严格来说”不是天主教徒的女作家的话语中,以及她那黑色长髮衬托下的面容上。在她的心中,那个晚上在拉特朗大殿裡,世界与恩宠互相拥抱,以致两者几乎难以分辨。
链接网址: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