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将临期第二场默想:重新找到对天主和对他人的信赖
(梵蒂冈新聞網)在一個集體趨向於自私的時代,還能談信任嗎?在生命的艱難時刻,我們害怕失去某些極為重要的東西,這樣還能相信某些事或某些人嗎?這些是教宗府講道神師帕索里尼(Roberto Pasolini)神父在將臨期第二場默想中,向教宗及其羅馬聖座的合作者們提出的兩個核心問題。這場默想於 12 月 13 日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舉行。三場默想的總主題為“希望的門:經由基督誕生的預言走向聖年的開啟”。
信任,人际关係的根本
在12月6日将临期第一场默想中探讨了“惊讶的门”之后,帕索里尼神父邀请在场的人跨越“信任之门”。神父强调,信任不是天真的乐观,而是一种勇敢的选择,源自於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即使在艰难时刻也能保持希望。
犹大的阿哈次王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帕索里尼神父以三個人物為例:猶大國王阿哈次、無名的罗马百夫长和大聖若瑟。阿哈次王在敘利亞—厄弗辣因的戰爭中,不信賴上主,不但沒有按照依撒意亞先知的指示,堅守耶路撒冷,反而與亞述結盟,最終成為亞述的附庸。阿哈次實際上不相信天主上智的安排,但儘管如此,天主並沒有將目光从他身上移開。相反地,在阿哈次王氣餒的時刻,上主對他說了有關厄瑪奴耳的預言:“有位貞女要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厄瑪奴耳”(依七14)。
天主的注视让我们啟程行走
帕索里尼神父說道,在我們處在考驗和沮喪的時刻,正是天主的注視讓我們走出困境並重新上路。“天主尊重我們的自由,當我們運用自由成為與祂相似的人時,祂會高興。即使我們選擇自我封閉、自私自利,祂也尊重這個自由。然而,如果我們避開祂的目光,天主也不將祂的目光从我們身上移開。祂繼續認定我們是祂所愛的子女,相信我們能夠重返祂的身邊並回歸我們自己”。
罗马百夫长
帕索里尼神父例举的第二个人物是《路加福音》中描述的罗马军队的一个百夫长:儘管他是异教徒,但他决意信赖耶穌,请耶穌医治生病的僕人。百夫长关心他人的生命和需求,也儘量不给救主增添麻烦,避免让祂进入自己的家门,因為他知道像耶穌这样守法的犹太人若进入异教徒的家,会受到玷污。(参阅:路七6-7)
事实上,他对耶穌说了一句“美妙的话”,这话日后被纳入基督信仰的礼仪中:“主,我当不起祢到我心裡来,只要祢一句话,我的灵魂就会痊癒。”教宗府讲道神师解释说,这句话表达了对主耶穌的极大信任,相信耶穌是天主救恩的圣言。
信赖天主与关怀近人
此外,還需要強調罗马百夫长的另一個方面,就是信赖天主与关怀近人是“分不開的”或是對稱的。“只有相信在我們所處的關係中秉持信賴和謙恭从來都不是多餘的,我們對天主的信賴才是真實的”。這不單是要顯示些許的熱情,而且“總要找出時間和方式,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跟隨那从不讓我們感到窘迫的上主,“甚至在我們有了罪過時也如此”,因為“是愛走近他人,是光永遠照耀,在黑暗中也如此”。
帕索里尼神父重申,作為基督徒意味着要扩展并增加我们的人性与爱心,否则我们就会欺骗自己,认為“我们躲在天主的庇荫下”,就可对天主、近人,以及我们自己“少一些信任”。
大圣若瑟,信赖的图像
關於大聖若瑟,這位加布遣會士稱他為“信賴的圖像”,因為他願意“給自己重新定位,不以自身為起點,而是酌情而定”。在一個女性隨从男性的社會中,若瑟被稱為“瑪利亞的丈夫”(瑪一16),這絕非偶然。雖然他對瑪利亞的懷孕感到困惑不解,但他沒有憤怒,也沒有逃避,而是留下來,留在弱者,即童貞女和嬰孩的身邊。
帕索里尼神父重申,若瑟没有要求也没有為自己讨回公道,而是调整自己以适应所处的状况。他拒绝各种被动或放弃的态度,因此是“勇敢主角”的典范。
爱的超越
在信赖上主的同时,耶穌的养父直觉到一件重要的事:需要比他想像的要爱得更多。帕索里尼神父强调,这个教导也适用於我们:当我们处於复杂的情况时,就会陷於恐慌或愤怒,不会停下来思考,只会试图逃避问题。我们害怕“面对现实,因為我们不愿意认识到,需要更多的关心他人的生活”。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天主的光也在照耀
然而,“真正的正义行為绝不在於解决令我们烦恼或不爽的事,而在於尝试改变自己,根据我们身边人的需求或困难来重新调整我们的期望”。因此,如同大圣若瑟那样,在我们生命最关键、最黑暗的过程中,当我们似乎要失去一些极為重要的事物时,天主总是会开啟一道光,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教导我们不要放弃梦想,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些梦想。
戒除自私自利
大圣若瑟的另一个美德,就是接纳别人的现实情况,保持贞洁,不仅是狭义上身体的贞洁,也有更广的意义,如戒除自私自利、“在与他人保持关係时,尊重他人的节奏和时间”,以及“彼此照顾和关怀”。帕索里尼神父说,“在这个更关注我们自己的时代,避免无用及牺牲我们人性的有害行為”,集体的风险可能就是堕入自私自利,将他人置於次要地位。这便解释,為什麼这麼多爱和奉献生活的道路就这样轻易中断了。
教宗府講道神師最後總結道,在這將臨期,我們要跨越眾先知、罗马百夫长和大聖若瑟所指定的“信任之門”,因為唯有將我們的目光投向天主,重新找到對祂、對我們自己,以及對他人的信任,我們才會“看到周遭的美好”,並“接納現實,即使是不盡人意、幾乎令人抗拒的現實,也要嘗試不討回公道,而是調整我們的心”,明瞭這個現實能成為“幸福的場所,因為這是上主選擇與我們永遠同在的地方”。
链接网址:
订阅电邮新闻:丑迟迟辫://飞飞飞.惫补迟颈肠补苍苍别飞蝉.肠苍/锄丑/苍别飞蝉濒别迟迟别谤-谤别驳颈蝉迟谤补迟颈辞苍.丑迟尘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