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巴尔迪神父:利玛竇神父是基督信仰与中国对话的桥樑
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梵蒂冈基金會主席耶穌會士隆巴爾迪神父10月16日,在一場會議中發言,講述利瑪竇神父對福音在中國的本地化作出的貢獻。
(梵蒂冈新聞網)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梵蒂冈基金會主席、穌會士隆巴爾迪神父10月16日在梵蒂冈舉辦的一場關於“政治的仁愛”會議上發言,主題為“利瑪竇的外交學問”。他強調,利瑪竇神父是基督信仰與中國對話的橋樑。
杰出的典范
隆巴爾迪神父說,利瑪竇是首批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之一,他跟隨聖方濟各·沙勿略的足跡,經過“漫長的不同行程”之後,終於在1601年抵達北京,“為基督信仰的臨在奠定了持久的基礎”。為了履行服務的使命,他在澳門耐心地學習這個亞洲大國的語言和習俗。隆巴爾迪神父指出,“這種努力了解中國文化並嘗試適應它”,進而溫柔、親切地“融入它”,“而不是帶著一種優越、僵化和某種意義上粗暴的態度,後來成為了耶穌會士傳教方式的特徵,在這方面,利瑪竇神父是一個杰出的典范”。
尊重与和平
接着,隆巴尔迪神父指出,这种对中华文明的全面深入地探索使福音“本地化”的过程得以肯定,这与利玛竇神父的态度不无关係,他以一种友爱的真精神,“深切尊重”与他交谈的中国人,并细心聆听他们的问题和意见”。本着这种精神,“利玛竇在科学、伦理领域以及宗教、天主和救恩等方面与他的中国朋友们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直至他去世”。
最後,隆巴爾迪神父總結道,這位十七世紀的耶穌會士“對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与和平相處的可能性”做出了寶貴的貢獻,這是“東西方之間富有成效的相互尊重和友愛關係的典範,我們可以說,在基督宗教信仰與中國的關係上也如此”。
链接网址:
订阅电邮新闻:丑迟迟辫://飞飞飞.惫补迟颈肠补苍苍别飞蝉.肠苍/锄丑/苍别飞蝉濒别迟迟别谤-谤别驳颈蝉迟谤补迟颈辞苍.丑迟尘濒
2024 Oct 18,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