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MAP导航

搜索

北京 北京&苍产蝉辫;

梵蒂冈與中國:對話與談判

在中國的天主教会團體與他們的主教,無論是政府承認的,或是不承認的,都贊成與當局對話。然而,正如教宗方濟各強調的,談判是為了眾人的益處,如果我們不接受切實談判的風險,對話將只停留在理論層面。

(梵蒂冈新聞網)本着开放和互相尊重的态度进行对话能让我们接受他人的差异,承认他人的身份及其使命;一同前行使我们彼此充实,相辅相成。為了对话,我们要坚持我们的身份并承认对方的身份。真正的对话有如“降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天主与人对话并寻找人,為了与人建立救恩的关係。

教宗方濟各認為,談判則是一個實際的過程,其中每個人都試圖从對方那裡獲得什麼:正如人們說的,談判永遠是“分蛋糕”的行為,但我們應當做的就是讓每個人都成為“贏家”。因此,每一場談判,以及隨之而來的每一項協議,總是不完美的、暫時的、正在進行中的,就像一段漫長進程中的諸多環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建成。

教宗方济各秉持一贯的开放和尊重的沟通风格,本着接纳他人之差异、承认每个人身份和使命的态度,继续致力於促进和支持与中国政府的官方对话。如此,切实的谈判重新啟动,然而谈判向来不容易,并且出现过突然的中断。事实上,曾经出现这样的状况:谈判两方,一方面重申对话和达成一致的良好意愿,另一方面却在相互理解的时候又因一些阻碍而停步。

在此,我們應當承認在中國的教会的大部分人士贊成已經展開的對話,不僅是“官方”團體,還有“非官方”團體。雖然我們談論百分比或許不妥當,但我們仍可引述中國主教的意見,包括政府承認和不承認的主教,他們都表明支持恢復對話,以及有可能達成的協議。

一位政府承认的主教获悉中国与圣座恢復对话的消息时态度非常积极,他指出大多数天主教徒都支持教宗,以及中国和圣座的对话,并且热切地祈祷,期望达成一项协议。

另外,也有一位官方不承认的主教表明恢復对话是好事,当然在言语之外还必须看到事实。然而,见面谈话好过不见面,因為只有在见面交谈后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对话的进展及对话艺术的艰难即在於此:对话使彼此靠近,瞭解对方的身份认同,并让对方瞭解自己的身份认同。如此,在对话中各自的意向得以表达,而不是只说些惯常的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双方有时产生距离也完全正常,因為觉得自己过於向对方让步,放弃了自己的合理需求,愿意更好地阐明自己的期待和主张。

但是,為了達成雙方都接受的解決方案,最終也必須更改自己過高的期望。對教会而言,這意味著她可以區分哪些是攸關基督信仰的,哪些不是。只有各方都接受對方,尊重對不同意見進行討論和交流的過程,試著瞭解在解決問題時提出不同意見的正當理由,嚴肅而真實的對話方可起作用。

所有这一切或许会非常艰难。只有秉持相互信任和慷慨的精神,才能在一场谈判的一次又一次而且常常令人疲惫的会议中保持对话的节奏。双方必须保持这种负责的态度,在共识似乎非常遥远甚至无法实现的时候仍能保持镇静,巩固已彼此走近的小步伐,始终保持积极态度,这样才能增进对对方诚意的信任。

一如教宗方济各所言,“现实总是高於想法”。

(与中国对话系列五)

延伸阅读:
对话的主角:圣座与中国当局(与中国对话系列四)
與中國對話:在中國的教会履行使命的必要選擇(与中国对话系列叁)
与中国对话:有赖於微小却重大的步伐(与中国对话系列二)
与中国对话:绝非挥舞魔杖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与中国对话系列一)

2018 Jul 03,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