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獸場公拜苦路,教会為世人的悔改祈禱
(梵蒂冈新聞網)成千上萬搖曳的燭火聖週五晚上照亮了羅馬市中心的鬥獸場。將近兩萬名信眾聚集在那裡,手持蠟燭,紀念主耶穌的受難,參加公拜苦路活動。教宗方濟各將當天晚上的禮儀委託給他在羅馬教區的代理主教雷納(Baldo Reina)樞機主持,默想材料則與去年一樣由教宗親自撰寫。羅馬市長瓜爾蒂耶里(Roberto Gualtieri)也到場參加。
改变方向
公拜苦路在濃厚的祈禱氣氛中展開。教宗首先邀請眾人「改变方向」,中斷「我們習以為常的路徑」。如果「耶穌的道路要我們付出代價」,那麼「在這個事事都要算計的世界裡,不求回報的態度也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青年、志愿者、修会会士和移民举十字架
当晚,雷纳枢机在苦路第一处和最后一处,即耶穌被判死刑和耶穌被埋葬这两处,举十字架,其餘各处交给那些与主题相关的人。在第二处、耶穌背起十字架时,青年举起基督的象徵、十字架,因為教宗敦促他们在生活中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克服自私与冷漠。在第叁处、耶穌首次跌倒时,由明爱会成员举十字架,强调对弱小者的关怀,以及天主的作為不同於当今经济对弱小者的遗弃和打压,而是加以守护。
在苦路第四处、耶穌遇见圣母时,家庭成了主角。在默想耶穌与圣母的相遇时,圣史路加记载的那句「听了天主的话而实行的,才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兄弟」(路九21),在我们耳边縈绕。苦路第五处,基勒乃人西满帮耶穌背十字架,意大利运送病患至露德及国际朝圣地全国联合会(鲍苍颈迟补濒蝉颈)的几位志愿者上前举十字架,他们有如基勒乃人西满,协助受苦者背他们的十字架。在苦路第六处、物洛尼加為耶穌抹面,一些修会会士前来举十字架,教宗在默想中鼓励大家寻找并默观基督的面容,接受祂的爱,然后得着力量再次去爱近人。
在苦路第七处、耶穌第二次跌倒时,几位教育者举起了十字苦架。如同教宗所强调的,人的成长就是跌倒和重新站起来;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要学习改变路径,最终转向耶穌。在苦路第八处,耶穌遇见耶路撒冷妇女,由寡妇组成的奉献生活者团体成员前来举十字架,因為教宗谈论眼泪,强调在有些眼泪中,一切重获新生,而且我们需要反思的眼泪、真诚的眼泪。在苦路第九处、耶穌第叁次跌倒,十字架託付给了听告解司鐸,默想的经文是基督在法利塞人的家裡遇见罪妇,并宽恕她的许多罪,因為基督喜爱她(路七44-49)。
在苦路第十处、耶穌被脱去衣衫时,轮到残疾人士举十字架,好能记得耶穌背负了我们歷史的诸多伤痕和脆弱。在苦路第十一处、耶穌被钉十字架,禧年志愿者上前举十字架,以纪念基督的十字架免除罪债、建立修和,以及耶穌是真正的「宽恕」。
随后,在苦路第十二处、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拜苦路的十字架交到移民的手上,我们经常对这些弟兄姊妹转面不顾,与上主的创伤保持距离。到了苦路第十叁处、卸下耶穌的圣尸,举十字架的是医护人员,教宗邀请眾人省思对身体的照顾,以及对最弱小者的温柔关切。
以天主爱的循环对抗冰冷的利益考量
教宗的默想发人深省。他指出,在我们建设的世界裡,各种盘算、算法、冰冷的逻辑,以及无穷尽的利益占主导地位,然而,天主爱的循环则是另一回事。我们必须拋下各自的「虚偽、面具」,因為我们是尘土。「每当事情似乎无法改变、衝突看似结束不了,以及科技让我们自以為无所不能时」,我们就必须承认自己是天主手中的「泥土」由祂来捏造塑形。
在公拜苦路活动结束之际,教宗选择了一段圣方济各的祷词,呼求天主施以「悔改的恩典」。教宗求主照亮「心灵的黑暗」,并以每一个人的名义恳求说:「求祢赐给我正直的信德、确信的望德、完美的爱德和深切的谦逊。主啊,求祢赐我智慧和分辨力,以承行祢真实且圣善的旨意。」
链接网址:&苍产蝉辫;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