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医学不可為了市场利益而忽略人性尊严
(梵蒂冈新聞網)「假若忽視人性尊嚴」,醫學「可能會助長市場和意識形態的利益」,而非「致力於造福剛出生的生命、忍受痛苦的生命和貧窮困頓的生命。醫生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總是醫治!任何生命都不可被丟棄」。教宗方濟各11月29日在梵蒂冈接見意大利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牙醫系代表團約80名成員,強調了這些重點。該代表團在創校8百週年的機會上前來晉見教宗,那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大學之一。
怀着亲近、怜悯和温柔的态度去照顾人
教宗重申希波克拉底(贬颈辫辫辞肠谤补迟别蝉)和斯科尼波利乌斯(厂肠谤颈产辞苍颈耻蝉)的教导的现实意义:「以不伤害為先,其次是照护,第叁是医治。」教宗首先解释,「不伤害」意味着不加重患者的病情。
接着,谈到照护,教宗说:「这是绝佳的福音行动,即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行动;但这要以『天主的风格』来实行。什麼是天主的风格?就是亲近、怜悯和温柔。」
打针后,护士握着我的手
随后,教宗提到他年轻时在阿根廷就医的经验。他说:「我记得,我20多岁时,他们切除了我的肺生病的那一部分。是的,他们给了我药物,但是给我最大力量的是护士的手。打针后,他们握着我的手。这份人性温柔裨益良多。」
医学新科技应兼顾伦理的幅度
说到「医治」,教宗表示,这使医生「肖似耶穌,祂在人们当中医治各种疾病和杂症」,并敦促在场眾人「為受苦者行善,对此感到满足」(参阅:《天主教教理》,1421号)。
教宗由此提及在医学领域也快速发展的科技,勉励他们将科技与「传统智慧」相结合,在使用科技时绝对不可缺乏伦理的幅度。
「否则就会忽视人性尊严,那是人人平等享有的尊严!医学可能会助长市场和意识形态的利益,而非致力於造福刚出生的生命、忍受痛苦的生命和贫穷困顿的生命。医生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总是医治!任何生命都不可被丢弃。有人会说:『可是这个人要撑不下去了。』那就要陪伴他到底。」
教宗最後總結道,這些是「一門始終為人服務的科學」的原則。他向那不勒斯的醫生們表示感謝,說:「謝謝你們的稱職工作和努力不懈:8百年後,你們繼續从事教學工作!」
链接网址:&苍产蝉辫;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