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法语鲁汶大学叮嘱学生:学习是為了造福人群
(梵蒂冈新聞網)教宗方济各9月28日在比利时牧灵访问的另一项重要公开活动,是在法语鲁汶天主教大学会见大学生。这所享誉国际的高等学府将於明年庆祝创校600週年,在这承先啟后的时刻,教宗聆听了大学生的省思,并為他们的求学之路提出一些建议。
爵士乐版的《愿祢受讚颂》
教宗与大学生的聚会在爵士乐声中展开。鲁汶大学乐团在大礼堂舞台上演出改编自《万物讚主颂》的爵士乐曲,一名女大学生深情咏唱:「愿祢受讚颂。」
教宗抵达大学校园后,先是在贵宾簿上签名留言,然后进入礼堂,在场眾人以将近四分鐘的热烈掌声欢迎了他。
校長史密斯(Françoise Smets)女士發表了歡迎致詞,運用兩段視頻來呈現該校的歷史里程碑,以及在當前的氣候變化下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大学生的信
接着,几名大学生分享了他们的省思并呈交给教宗一封信。他们关切的议题包括:对环境的责任、大学在提高意识和促进改变方面的角色,以及為了应对当前的环境与社会危机,採取新的文化与灵性态度的必要性。
这封信是多名教授、年轻研究人员和大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晶。他们一起举行了聚会,讨论关於照料我们共同家园的《愿祢受讚颂》通諭。
望德绝不叫人蒙羞
在讲话中,教宗方济各由衷感谢学生们分享了他们对未来的关切,讚许他们渴望正义、寻求真理的「热情与希望」。
教宗對他們在信中提出的諸多議題表示認同,包括戰爭、在全球南方對資源和民眾的恣意開發和任意剝削,以及歐洲在過去將殖民統治其他民族合理化方面,教会負有的責任。
教宗譴責以任何手段濫用宗教來達到征服的目的,稱之為扭曲天主肖像的瀆神舉動。面對這些惡事,教宗鼓勵大學生繼續懷有希望,因為「望德绝不叫人蒙羞」。
万物是天主所赐,我们不是主人
这封信函的核心是基督徒与生态的关係。為此,教宗强调了叁个应当培养的态度。首先,我们必须感谢天主创造了天地万物。祂将受造界託付给人类,祂「没有要我们做主人,而是要我们做客人和尘世的朝圣者」。
第二个态度是使命感:我们有责任保护受造界,耕耘大地,把它传给后代子孙。教宗惋惜地指出,由於强大的经济利益占上风,对生态的关怀居於劣势,这情况持续妨碍环境受到保护。
第三種態度則是對天主和世人的忠信。教宗敦促眾人推進整體發展,尊重人類生活的身體、道德、文化和社會幅度,「反對各種形式的壓迫和排拒他人」的態度。教宗指出,教会尤其致力於「每一個成員的皈依,以及促進正義、尋求真理」。
大学生应走的求学之路
此外,面對在場的大學生,教宗為他們的求學之路指點迷津,請他們从三個方面進行反思,即:如何讀書,為什麼讀書,以及為誰而讀書?
谈到「如何读书」,教宗强调,这不光是研究方法,如每个学科那样,更是一种风格。虽然「每个人都能培养自己的读书风格,但在大学团体内也能共同分享一种风格:大家一起学习」。我们可以得益於求学之路上的前辈,例如老师和学长,并且与教室裡的同窗一起学习。「学生与教授之间没有战争,只有对话。对话有时稍微激烈一点,但是有对话,而且对话能使大学团体成长」。
其次是「為什麼读书」。教宗提醒,「学习的动机应当是良好的,因為学习的意义、我们人生的方向取决於此。有时候,我读书是為了找到某种工作,但我后来只為了它的功能而活。我们变成『货品』」。「生活不是為了工作,工作是為了生活。」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為此,教宗敦促大学生们「学会言行合一」。
至於「為谁而读书」,教宗指出,「我们读书是為了有能力教导并服事他人。大学文凭证明一种為公共福祉效劳的能力」。换句话说:「我读书是為了我自己,為了工作,為了做个有用的人,為了共同的福祉。这必须非常平衡。」
教宗放下讲稿,语重心长地说:「我向你们坦白,我很难过地看到世界上有些大学只為培养学生去赚钱或去掌权。这过於自私自利,没有团体。大学应帮助我们建立社会、增进友爱。」
教宗最后為这次聚会表示感谢,并且说:「我衷心祝福你们,祝福你们的培育道路。」
链接网址:&苍产蝉辫;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