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MAP导航

搜索

教宗在雅加达开啟旅程,拥抱孤儿、穷人和难民

教宗方济各在抵达印尼首都后,前往圣座驻印尼大使馆与40名男女老少组成的团体进行了会面,道明会修女、耶穌会难民服务社和圣艾智德团体也在场陪同。

(梵蒂冈新聞網)教宗方濟各的印尼之旅以聚焦孤兒、老人、窮人和難民作為開端,這也是他向來譴責“丟棄文化”的具象體現。教宗於9月3日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的蘇卡諾-哈達國際機場機場後,直接前往聖座駐印尼大使館,那是一座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大型建築,它位於市中心的獨立廣場(Merdeka Square)附近,矗立在街道和廣場上眾多的軍事建築之間。

向路人致意

載有教宗的白色小汽車在車流中穿行了半小時,給這座灰濛濛的城市增添了一抹色澤。汽車途徑摩天大樓、高樓大廈和具有典型9世紀爪哇建築特徵的樓宇。在這些建築物的腳下,很容易發現面朝利翁河(fiume Ciliwung)的棚屋和木屋。房屋外,還晾曬著近乎濕透的衣物,這意味著仍有人住在那裡。

當教宗座駕駛過時,身著白色短衫的男人、女人和兒童在路邊揮舞著印尼國旗,並高喊“Selamat datang”,意為“歡迎”。教宗來到聖座駐印尼大使館,在大使皮奧波(Piero Pioppo)的帶領下,40位孤兒、老人、窮人和難民在大廳裡圍成一圈迎接教宗。在場陪同的是每日幫助他們、竭力填補資源空缺並滿足其需求的人:道明會修女、耶穌會難民服務社(Jesuit Refugee Service)和聖艾智德團體(Comunità di Sant’Egidio)。

大使馆裡“五彩斑斕的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巴東(Padang)教區的幾位青年平信徒的倡議,聖艾智德團體於1991年在這個亞洲國家變得生機勃勃,現已發展至11個城市。該團體當日在大使館裡陪伴20名客人:“一群五彩斑斕的人民”,在場的聖愛智德團體代表向梵蒂冈新聞網解釋道,“生活在街頭的人,他們收集垃圾並反復利用。他們不同於我們在歐洲看到的無家可歸者,他們是沒有住房、生活在垃圾堆裡的整個家庭”。

在雅加達,用當地話稱呼他們便是“手推車夫”,緣於他們用這個木質工具从廢品站裡收集垃圾,手推車也往往是其唯一的“家”,他們的起居飲食都在車裡度過。聖艾智德團體給他們送去了食品和衣物,如同該團體在世界其他城市所做的一樣。這天,他們中的一些人如願與教宗握手,教宗也繞著眾人轉了一圈,依次向在場的人致意,並停下來片刻,傾聽了他們的故事。

难民和海难倖存者

与教宗会面的人当中,还有来自养老院的老人、在废品站生活工作并在社区食堂就餐的穷人、索马里的难民,以及一个為躲避泰米尔人迫害的斯里兰卡难民家庭。这些难民数月前坐船前往澳大利亚,却不幸遭遇沉船,竟奇跡般地活着回到了印尼。他们和许多人一样正在等待与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的亲人团聚。“他们生活在焦虑不安中,这个国家并不排斥他们,但却没有合适的法律和措施援助他们”。

圣父教宗同样倾听了他们的故事,并对眾人施以降福。其中有一名来自缅甸的难民。他是眾多遭受残暴对待的罗兴亚人之一,而教宗是唯一一位公开為该少数族群发声并多次谴责暴行的人。该男孩当天是在耶穌会难民服务社的陪同下前往大使馆,教宗将手置於男孩头顶,以表亲近和关怀。

对儿童的慈爱

教宗為在场儿童送去了一个又一个拥抱:他们中有的是聚集在城郊和乡村、被道明会修女抚养并教育的儿童,还有的是和平学校的小孩(整个印尼群岛共有18所和平学校,收留了超过3000名儿童)。这些孩子们捐赠了“我想要的世界”图画,这幅画描绘了一个由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旗组成的两只手臂托举着的地球,且双手连结紧靠一起,象徵着兄弟情谊。”

教宗與孩子們度過了很長時間。這是从羅馬出發經過13小時的長途飛行後,教宗本次亞太四國之旅的首項活動,也是當天唯一的活動。

链接网址:

订阅电邮新闻:

2024 Sep 04,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