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波樞機:教宗將為亞洲教会注入新的動力,儘管面臨挑戰,教会依然充滿活力
(梵蒂冈新聞網)“我們的許多聖堂在主日彌撒期間座無虛席。許多移居他國的亞洲人依然保持著他們的信仰”。8月16日,在與梵蒂冈媒體的訪談中,緬甸仰光總主教兼亞洲主教團協會主席嘉祿·貌波樞機描繪了教宗方濟各在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和新加坡牧靈訪問期間將會見到的亞洲和大洋洲信徒的情況。
此次訪問定於9月2日至13日進行,是教宗方濟各的第45次國際牧靈訪問,也是他在宗座牧職期間多次前往亞洲的其中之一。貌波樞機談到,儘管亞洲面臨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的挑戰,而且“在亞洲某些地區活出基督信仰並不容易”,但“亞洲教会不僅繼續存在,而且以不同的方式充滿活力”。
这次牧灵访问涵盖了彼此非常不同的国家:新加坡的富裕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贫穷,以穆斯林為主的印度尼西亚,以及天主教徒占大多数的前葡萄牙殖民地东帝汶。亚洲国家的多样性如何使此次访问格外具有意义?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亞洲的獨特性正是由於其多樣性,體現在文化、宗教和傳統上。雖然在大多數亞洲國家,基督徒是少數群體,菲律賓和東帝汶除外,但我們看到信仰正在增長。亞洲的教会雖然規模小,但充滿活力並且生機勃勃。聖父將有機會親身感受到亞洲教会的動態多樣性及其子民的信仰。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無論是多數還是少數,儘管各國面臨的挑戰多種多樣,子民的信仰仍然堅定不移。
普世教会可以从亞洲教会身上學到什麼?
我想到三個詞:和平與和諧,以及使和平與和諧成為現實的對話。儘管亞洲教会面臨眾多挑戰,我們的目標是尋求和平與和諧。所有人都在尋求和平與和諧,因此,面對政治壓迫、貧困、氣候破壞和許多其他情況,教会必須與他人合作,讓直接受影響的人的生活恢復和平與和諧。在亞洲,我們學會了合作、對話和相互尊重。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儘管困難重重,仍然能夠像兄弟姐妹般共存。我相信,通過對話走向和平與和諧的道路,是亞洲能夠為普世教会提供的寶貴經驗。
請您談談亞洲教会的見證吧。
亞洲的教会充滿生機與活力。只需看看我們許多聖堂在主日彌撒期間都是座無虛席的就知道了。你會發現,許多移居他國的亞洲人依然保持著他們的信仰。他們成了這些古老教会中的傳教士,為自己的“新家”帶來新的希望和熱情。我們還見證了亞洲許多受迫害的教会。在亞洲的一些地區,活出基督信仰經常是不容易的。儘管面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挑戰,他們的信仰不僅繼續存在,而且以不同的方式充滿活力。
您认為气候和环境保护议题的重要性如何,特别是考虑到亚洲部分地区正越来越受到气候危机引发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氣候變化對亞洲的影響是毀滅性的。鑒於聖父對氣候保護主題的關注,我相信他一定會提及這一話題。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而必須積極參與促進氣候保護,為所有人的共同福祉而努力。亞洲的教会也應在這一變革中起到主導作用,不僅在該地區,也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動這一變化。
链接网址: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