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麦隆:仁爱修女会对抗贫穷、卖淫、疟疾和肺结核
方濟加·薩巴蒂內利(Francesca Sabatinelli)- 恩岡達爾
逃離童婚或被迫賣淫。幾乎所有來到喀麥隆中部阿達馬瓦大區恩岡達爾女子培訓中心的女孩都是如此。自1987年來到喀麥隆的聖若翰納安蒂杜萊仁愛修女會的修女在恩岡達爾村成立了這個培訓項目,以便幫助這些女青年,她們12歲時就面臨父母逼婚或落入賣淫陷阱的危險。博盧姆(Claudine Boloum)修女堅信,“你一旦讓她們變得獨立了,就很難將她們推入陷阱”。修女解釋說,“學校開啟這些女青年的眼睛,她們開始省思”,到了那個時候,家庭就無法再強迫她們早婚。此外,一旦她們獨立了,就很難將她們推入賣淫的陷阱。
游牧群体
博卢姆修女接着表示,来到修女们的培训中心的多数是富尔贝或姆博罗罗族的穆斯林女孩,属於游牧民族,“与牲畜一起工作和生活,牲畜是她们的财产”。在这些族群中,“女性不被重视,男人拥有好几个女人。妇女没有工作,也常常没有东西给自己的孩子吃”。在这些年中,修女们努力帮助当地家庭,并有一些进展。博卢姆修女说,“现在,妇女也想工作,她们明白,自己担得起责任,她们开始送女儿到学校读书”。这些年轻女孩学习裁剪和缝纫,以及会计。培训结束时,她们将能够用英语和法语自我表达。
伊纳和纳迪婭
这些勇敢的女青年中,有一位名叫伊纳(滨苍补),已婚,她决定读书,好能走出家门,有一天可以工作,当然,这一目标只有在她的丈夫和父母的同意下才能实现。纳迪婭(狈补诲颈补)的故事则不同,她来自离学校很远的恩冈代雷。博卢姆修女讲述说,“纳迪婭的父母没有办法送她到师范学校读书,当她听说我们的学校后,决定报名学习缝纫,并且她找到钱”支付必须费用。学成后,她就可以回到家乡,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属於她的小店。只有在有人送她一台缝纫机时,这一切都将成為可能。这就是圣若翰纳安蒂杜莱仁爱修女会為来自最贫困家庭的青年所做的事。
在同一地區,仁愛修女會的修女們開設了兩家診所,“伯多祿·佩科拉”(Pietro Pecora)和“聖奧斯定納”,並委託給護士們管理。在診所治療不太嚴重的瘧疾病例,並且給兒童注射疫苗,以及跟蹤孕婦的情況。博盧姆修女說,至於為什麼“開設兩家門診,是因為很多人不相信現代醫學。在來這裡之前,他們會去巫師那裡,只有在意識到病人有死亡危險時,才決定將病人送去醫院”。但是,从村莊到醫院有5公里的路程。所以,在居民中會有兩間診所,到目前為止,診所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大多數病人患有瘧疾、傷寒、肺結核及營養不良,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幼童。
医药问题
醫護中心的護士兼負責人薩多利(Nestor Sadoli)解釋說,在“伯多祿·佩科拉診所,我們有疫苗接種計劃,有產前、分娩的醫治,也有化驗實驗室,還在村莊提供疫苗接種。我們有瘧疾、痢疾、營養不良和傷寒的病例,有時也有老年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病例”。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獲得藥物。
印度集团的角色
一口井、一個培訓中心、兩家診所以及購買藥品,這些都沒有得到國家的幫助,但多年來國家作出了許多承諾。博盧姆修女最後總結說,“學校用的材料和縫紉機,這一切都歸功於印度集團(該非營利集團由耶穌會士佩謝(Mario Pesce)神父創立)每年的資助,幫助我們給予女青年一個更好的生活”。
链接网址:
订阅电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