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各洛雷修女,在印度行医的第一位修女医生
菲奧娜·鮑爾(Fiona Power)
80年前,耶穌、瑪利亞、若瑟女修會的瑪利亞?各洛雷(Mary Glowrey)修女醫生,在印度創立了該國最大的非政府醫療網絡。該機構現今的名稱是印度天主教健康協會,由分布在全國各地的3500個醫療援助和社會服務機構組成,成員中有數千位不同修會的修女,其中1千位是醫生,她們帶領了包括專業人員的志工和助手,為有需要的人進行醫療服務。
協會的創立人瑪利亞修女於1887年誕生在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她的祖父母為愛爾蘭移民。瑪利亞在一個務農的社團中成長,家庭成員間和睦相愛。从小聰明伶俐的她,敬愛天主孝愛聖母。瑪利亞13歲時獲得獎學金前往離家300公里的墨爾本完成初中和高中學業。她以醫學為她的第一理想,且不斷祈求天主指引她的選擇。1910年她獲得醫學和外科學位。在那個年代,仍有許多人認為女性不適合从事醫生工作。隨後10年,瑪利亞成為一位成功的醫生,以眼科為專科。
1915年10月,瑪利亞閱讀了一位名叫麥克拉倫的女醫生的傳記,當時,這位蘇格蘭人歸依了天主教的女醫生剛去世兩年,她生前致力於減輕印度婦女的病苦,同時請求聖座批准修女們从事醫生專業。
瑪利亞讀了麥克拉倫的傳記後,感到前往印度行醫是對自己的召叫。她進行了四年的聖召分辨,又等待了一戰結束和她从事醫生專業及加入修會的申請獲得批准,這才於1920年前往印度的貢土爾。在這等候的時期,她除了照常行醫外,還在墨爾本成立了天主教婦女社會工作協會,並於1919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玛利亚刚到印度不久已有宾至如归之感,她随后加入了在那裡传教16年的耶穌、玛利亚、若瑟女修会。玛利亚眼见当地大量的人,尤其是社团中的弱小者,极需要医疗援助,她立刻有了开设医疗援助及陶成机构的构想,这机构应该以天主教信仰為基础,并且涵盖范围要广阔。她在贡土尔展开了為所有人,特别是妇女与儿童的医疗援助协调工作,同时也学习了当地语言和修会中使用的荷兰语。由於她在缺少医药来源时不排拒当地的传统医疗方法,这增加了人们对她的信赖。10年后,修会总会长在写给玛利亚修女父母的信中,把她比作一盏明灯,“即使她总在幕后,她的善行却不断将光明投射到遥远的地方”。
由於修会经济拮据,玛利亚修女在贡土尔叁十多年的工作进行困难,必须面对许多的挑战。虽然如此,她没有退却,继续全心奉献於减轻人们痛苦和推动生命文化的工作。她也努力為助手们指引方向,并在贡土尔开设圣若瑟医院和妇产科、药理科、护理科课程。
1943年7月29日,玛利亚修女和其他修女们一同创立了天主教医院协会,今天,该协会每年保障了印度2千1百餘万人的医疗援助。协会的医生们、职工和志工们的首要工作是通过富於慈爱、可持续、高品质的援助来為所有人提供治疗。
玛利亚修女数十年来致力於开设一所天主教医学学校,她為这个目标不断祈祷。终於,在她去世6年后,圣若望医学高等学校在印度班加罗尔正式落成。
玛利亚修女列圣品案於2010年开始审核,今天,她所创立的机构和她同会的姐妹继续了她的工作,她一生的行实也不断在启发许多的人。
链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