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成就伟大事业的小小之家
艾麗西亞·洛佩斯·阿勞霍(Alicia Lopes Araùjo)
每天帮助数以百计的家庭,2022年一年中提供了25万份热食,以2500平方米的地方持续援助1千多人并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这些数字讲述着巴西的一个“心灵之所”的故事。那些生活在南里奥格蓝德州首府阿雷格里港边缘地区的玛利亚始胎村心情愉悦的居民的故事。在这个生活状况极度脆弱,缺乏最基本的服务,家庭破裂而且集体暴力盛行的郊区,被钉十字架耶穌传教女修会的“小小的儿童之家”是个充满希望和友爱的临在,66年来,修女们為这“重要”事业而工作。事实上,这个机构不仅仅是儿童的家,在那裡也会得到热情款待,是个躲避生活风暴的庇护所,也是青年、年长者和整个家庭梦想的空间。就如两千年前老普里尼奥所说的,“家是找到心灵的地方”。
“小小的兒童之家”主任洛倫佐尼(Pierina Lorenzoni)修女接受《羅馬觀察報》採訪時解釋道,“小小的兒童之家在教育和專業培訓領域服務,其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身體、認知、情感、社會和精神各個層面的發展,目的也是在它工作的環境中,以合乎基督信仰價值觀的行動來作出對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修女說,“2022年幫助了479個家庭,25%的家庭收入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約有70%的家庭是單親家庭,40%的一家之主甚至沒有完成基礎教育。另外,超過一半的住所狹窄且不衛生,因為沒有符合標準的供水和排水系統”。
这样的情况,令保证这裡居民社会权利的行动受到阻碍,其中包括受教育的权利。这也促使儿童之家继续它的工作。现今,该机构通过不同的项目继续帮助937人,他们中有孩童、青少年、青年和年长者:幼儿园和小学中有419名孩童;有教导与他人共处并加强互相间联繫的服务;有為6岁至17岁的164名受救济的人提供课后作坊的服务;有街头行动,着重照顾有童工史的252名孩童,以及贫困的成年人和无家可归者;有“青年学徒”项目,旨在帮助50多名青少年融入劳动市场;有老人组;為团体提供的心理和社会服务。除此之外,修女们也特别推动关注文化普及和郊区妇女的情况。
洛倫佐尼修女解釋說,產生這些果實的種子來自遠方。“那時是1919年,在年輕的瑪利亞·維拉克(Maria Villac)的倡導下,在聖保羅州坎皮納斯成立了一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年齡和種族的女性團體。她們開始聚會、默想苦路。在當時,意味著要走進市郊,進入貧困者的家中,進入工廠與工人見面,以及進入監獄”。多年來,藉著強烈的使徒和靈修生活,該女性團體快速成長,直到創立被釘十字架耶穌傳教協會。該協會的使命是探訪處於不平等社會中的經濟拮据的家庭以及組織要理中心。當時的坎皮納斯的主教巴雷圖(Francisco de Campos Barreto)相信團體的福傳力量和確保這基督宗教經驗的持續性,他建議將協會改為修會。
被釘十字架耶穌傳教女修會於1928年誕生,其神恩是“去尋找最有需要的人!”其中對修會歷史影響最大的是卡普佐(Nely Capuzzo)修女。她在戈亞斯出生,後來被派到阿雷格里港市傳教,她開始為居住在城市港口附近的家庭和孩童服務。在一次洪水襲擊該地區後,這些家庭得另外尋找居住的地方,瑪利亞始胎村接待了她們,她們於是在那裡定居。
洛伦佐尼修女说,“正是在这个远离市中心、缺乏卫生、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地方,卡普佐修女继续她的工作,并在1956年成立了‘小小的儿童之家’,这是一个保护和促进生命的地方。当时该机构设立的第一个‘家’是一间小小的木屋,这也就解释了这个儿童之家的名字的由来。对我们来说,‘家’意味着一个接纳、相遇的地方,以及举行礼仪和讲授要理的地方,也就是说,是一个空间,团体可以在其内聚会的地方。直到今天,该机构依然是‘天主的家’,它的存在是為所有人服务,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小小之家的歷史与团体的歷史编织在一起,关注她的特定需求。比如,儿童之家转让了它的一部分建筑物,以建造一个可以保障健康权利的诊所。“因為正是考虑到促进人的整体发展的目标,所以提供的服务是整体性和多方面的:不仅要获得基本必需品,其中包括食品、心理上的和社会的陪伴,也要有灵修活动,目的是促进信仰,以及和平与友爱的文化,这是对抗团体暴力的重要力量”。
洛伦佐尼修女说,一段时间以来,“小小的儿童之家”不再是小小之家了。儘管挑战越来越大,“修会对建造新房舍继续怀抱希望,这将使幼儿园和小学的报名人数增加,使儿童之家项目的受益人数增加一倍”。
被钉十字架耶穌传教女修会不仅在巴西各州服务,也在智利、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拉圭、秘鲁、安哥拉、莫桑比克和肯尼亚工作。她们临在於这些世界的边缘地区是忠於修会神恩的一个标誌,修会最初的使命就是致力於福传,关注“穷困”的现实,在这方面,修女们走了很多路,就如寻找大海的河流。她们继续培养新的梦想,意识到不断地“走出去”的重要性。
链接网址:&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