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洛拉修女:拥抱自己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每个基督徒真正使命的基本特性,因為我们蒙召跟随基督,“他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為应当把持不捨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僕的形体……”(斐二6-8)。基督自我空虚使脆弱性也成為做传教士的一种方式,以及传教的重要工具。
教宗方濟各提出的同道偕行進程,說到底就是再次提出了教会的使命。如果不接納自己的脆弱性,這傳教使命的目標就無法實現。對我們身為傳教士而言,脆弱性為傳教使命是寶貴的財富,而不是背負的負擔,因為它允許我們通過接受軟弱、受壓迫和貧困,更深入瞭解人類現實。當我們擁抱我們的脆弱時,我們就會接近需要光明和自由的人……”。
非洲有時被稱為“20世紀教会的花園”,因為教会在非洲大陸有驚人的發展。在1900年,基督信徒約有400萬,到了2000年,非洲信徒人數增長到3億。
經常有人問我,既然非洲人自身也被大量的問題所困擾,為什麽還要从事那些把他們帶到非洲大陸之外的使命。就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傳教召叫不是一場自給自足的競賽,不是只有那些沒有問題或强而有力的人才能回應。這種認為只有某類人可以从事傳教工作的傾向本身就是個問題,因為這是把傳教使命與權力、政治影響、物質財富、殖民和統治連接在一起。作為一名非洲女傳教士,我明白,自己蒙召去改變這種認知,帶去新穎事物、純樸和活力,令傳教使命不受任何經濟和政治權力影響……。
虽然脆弱性对传教使命极其重要,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小时候认识的传教士,不被看作是脆弱的男女。我的传教圣召受到爱尔兰传教士的啟发,他们在我出生的国家是教育、医疗、牧灵和社会前沿领域的先驱;他们受到爱戴和高度尊重。然而,我的所有人羡慕的成為英勇的传教士的梦想突然破灭了!
1994年我离开非洲,我意识到,自己没有被当作传教士来接受,而是被视為一名移民工作者,他们在寻求更美好的生活。当我惊奇的瞭解到,根据一般看法,非洲没什么可提供的时,我的利他主义和完全奉献的渴望被动摇了。我意识到,对非洲以外的很多人来説,非洲大陆只与贫困、战争、暴力、动荡、原始时期的生活、疾病、种族衝突、政治混乱和腐败有关。儘管不能否认这些事实,非洲因着她充满活力的生命、她的坚韧、年轻、对团体的爱、好客、慷慨和宗教情愫,那裡也是一个许诺之地。
我学会了接纳这种偏见强加给我的脆弱性。我们都背负着我们身份的重担,当我远离我们的家园、成為他人评判的对象时,这一点变得更加明显。身為传教士,我们蒙召在这差异中建设共融,拥抱它的美丽和脆弱。我愿意挑战我自己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中去接受自己的脆弱。
以上内容選取於亞納·法洛拉修女在2022年國際女修會總會長聯合會全體大會上的演講。她是使徒之母修女會的一名傳教修女,擁有心理輔導和靈修學位,她的傳教工作包括:在她的家鄉尼日利亞,以及阿根廷和英國从事的教學、牧靈和社會工作、宗教和跨宗教對話和其它傳教活動。